“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节气物候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也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腐草为萤:湿热促进微生物活动,萤火虫滋生;土润溽暑:土壤饱和,湿热蒸腾;大雨行时:午后雷阵雨频繁,易发洪涝。因此“湿热交蒸”也在此时到达顶点。
今年大暑易发疾病从五运六气与大暑节气特点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
1.黄疸浮肿:湿热困脾,胆汁外溢成疸,水湿泛肤成肿;
2.消化道疾病:湿阻中焦,导致纳呆、腹泻、痢疾频发;
3.旧疾加重: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免疫病继发肺间质病变/心血管病变等风湿免疫病患者因湿热伤阴,症状易反复甚至加重;
4.情绪疾患、心血管疾病:火扰心神,引发烦躁、失眠、血压波动。
上蒸下煮,中医防暑有方
大暑节气的养生要点就在于调理脾胃、利湿化浊、清心养阴。
★大暑时节推荐饮食 ★
西瓜翠衣粥
【材料】粳米100-150g、西瓜翠衣(切块)100-150g、西洋参3-5g、荷叶3-5g、陈皮3-5g。
【功效】具有清暑利湿、调理脾胃、益气养阴的功效,糖尿病患者可将粳米换成薏苡仁、可避免血糖升高,简化后的食疗方更易烹饪,适合大暑节气食用。
★大暑时节推荐饮食 ★
绿豆莲子银耳羹
【材料】绿豆100-150g、莲子30-60g、银耳10-30g。
【功效】具有清暑热、泻心火、健脾利湿的功效,可适当加予冰糖提升口感。
★大暑时节推荐饮食 ★
鲜柠檬薄荷茶
【材料】新鲜柠檬2-3片+新鲜薄荷叶3-5片。
【制法】温水(40-42℃)浸泡30分钟,根据个人口味可酌情加少量蜂蜜(血糖升高者不加)。
【功效】可醒脾消暑祛湿,适合食欲不佳伴小便色黄者。
喝热茶“以热制热”,热茶能刺激毛细血管舒张,促进排汗散热,曾有研究显示饮热茶9分钟后体温可降1℃~2℃,且效果持续15分钟以上,比冷饮更持久,可饮用绿茶或陈皮绿茶(陈皮、绿茶叶各5g泡水),饮用时水温以40℃~50℃为宜,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避免空腹饮茶,阴虚火旺(手足心热、口干舌燥)者需减少饮用。
保持室内通风,空调温度不低于26℃,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避免贪凉饮冷,保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以排汗泻热,避免暴晒及过汗伤阴。
春夏养阳,不做“脆皮打工人”
近年数据显示,18-35岁青年群体因长期熬夜、空调依赖、饮食失衡等因素,出现免疫力下降、胃肠紊乱、疲劳综合征等“脆皮”症状的比例显著上升。
大暑节气养生需避免以下五大误区:一是贪凉过度,忽视“防寒”;二是把暴汗运动当作祛湿减肥;三是不顾脾胃而过度“寒凉”饮食;四是滥用三伏贴“包治百病”;五是将夜宵视作补偿性“进补”。
大暑节气的正确养生法则:
1. 空调使用“26℃法则”,空调设定≥26℃,避免冷风直吹;室内外温差≤8℃。浴后、出汗时尤其需避风。
2. 运动“轻量晨晚制”,时段宜选择早7点前/晚7点后,方式可选择快走、八段锦、瑜伽,以微汗为度,避免暴汗。
3. 饮食“省苦增辛”原则,宜适食辛温:如烹饪菜肴时适当加入些生姜、紫苏、豆蔻等,以醒脾疏肝助运化。宜调养肝脾:可饮用生麦芽代茶饮,或佛手茶、白梅花茶、芍药花茶、荷叶陈皮茶,以调脾养肝畅气机。忌生冷:西瓜、冷饮限量,适当搭配姜片,以温中散寒护脾胃。
4. 冬病夏治“辨证优先”, 虚寒体质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艾灸,三伏贴需经中医体质辨识后使用,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5. 睡眠“亥时养阴”关键,晚11点(子时)前入睡,避免熬夜耗伤阴液,午间小憩15-30分钟补足精力。
养生得法,避免踏入误区,让我们一起摆脱“脆皮”标签!
天人相应,当大暑遇上三伏
大暑节气一般处于“三伏天”前后。三伏贴是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的智慧结晶和具体应用。它精准地把握了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时,利用此时人体腠理开泄、气血外达的生理特点,将具有温阳散寒功效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借助天时之“阳”、药物之“阳”、激发人体之“阳”,三者协同,达到祛除体内深伏寒邪、温补脏腑阳气、调整阴阳平衡、预防和治疗虚寒性“冬病”的目的。
晒背,也是三伏天养生的一种方式,但需要注意时间,避免在气温炎热、阳光直射的情况下久晒,宜在上午7-8点或傍晚5-6点时,选择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天气,避免大风天、雾霾天、空气污染严重时。晒背时间先从5-10分钟开始尝试,慢慢适应后可逐步增加至每次15-30分钟左右,每周晒背2-3次即可。晒完后,毛孔处于张开状态,应立即穿好衣服,避免直接吹风扇、空调冷风或进入温差大的空调房。最好在室内阴凉处静坐休息15-30分钟,让身体自然冷却,尤其不能用冷水洗澡。晒后会消耗体液,及时小口、多次饮用常温或温开水、淡茶水、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忌喝冰水、冷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