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名称源自非洲坦桑尼亚的基马孔德语,意为“弯腰驼背”,生动描绘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被迫扭曲身体的典型症状。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传播。
我国伊蚊分布广泛,近年来境外输入病例不断增加,2025年7月广东佛山就发生了境外输入继发聚集性疫情,传播风险日益升高。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防蚊灭蚊
一、环境防护
1. 定期清理居家及周边环境中的积水,包括花盆托盘、废旧轮胎、饮料瓶等容器;
2. 保持排水沟畅通,防止积水形成,水缸、储水桶等容器需加盖密封,每周更换花瓶、水生植物的水。
二、个人防护
1.物理防护:
①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尽量减少皮肤暴露;
②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尤其在睡眠时);
③户外活动时,避开伊蚊活跃时段(通常为清晨和傍晚)。
2.化学防护:
①可在暴露皮肤上涂抹含避蚊胺(DEET)的驱避剂;
②室内可使用蚊香、电蚊液等驱蚊产品。
护理:感染后对症护理
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缓解症状。
一、发热护理
每4-6小时测一次体温,注意观察体温变化。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高热不退者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1.降温措施:
①采用28℃左右温水擦浴,避免使用酒精擦拭(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②擦浴时避开前胸和后背,可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区域;
③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采用“捂汗”退热法;
④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发热和疼痛,儿童用药需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2.液体补充:
①鼓励多饮水,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②对于呕吐或进食困难者,可给予口服补液盐;
③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二、皮疹护理
1.基础护理:
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
②穿着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摩擦刺激,剪短指甲,防止抓挠引起皮肤破损感染。
2.症状缓解:
①对于瘙痒明显者,可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
②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轻微脱皮,无需特殊处理。
三、关节疼痛护理
急性期护理(发病2~3周内)
1.注意休息,减少关节负重和剧烈活动;
2.受累关节可采用冷敷缓解疼痛和肿胀,保持关节功能位,避免关节畸形。
恢复期护理(发病3周后)
1.避免长跑、负重、爬山等可能造成关节损伤的运动(尤其3个月内);
2. 逐步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可采用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等促进恢复;
3.对于持续超过12周的慢性关节痛,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