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今日处暑:疾风驱疾雨,残暑扫清空
时间:2023-08-23

处 暑

2023年8月23日

“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物有时,三侯调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意味着秋天气象的真正到来。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感受天地肃降之气,开始捕猎,摆在四周,好像祭祀一样。

二候,“天地始肃”。肃,既为肃清,也为肃杀,肃后方能清。处暑之后,肃杀之气始行,草木凋零。

三候,“禾乃登”。禾,指谷物之总名。登,“成也。”就是成熟义。处暑节气,各种谷物陆续收割、晾晒、贮藏,五谷丰登。

居有安,志有闲

《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处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真正秋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因此人们应该及时调整作息,早睡早起,让阳气充分的潜藏。

衣着方面,自古有春捂秋冻之说,因此白天不急于增加衣物,但晚上睡觉时应注意盖好被子,防止夜间寒凉之邪,趁人体阳气护外松懈时侵入体内。

适度运动,秋季适宜的运动如爬山、郊游等。秋季登高望远,外出郊游等户外活动有助于帮我们开阔心胸,调节忧郁萧瑟的秋季基调。

燥为金秋所主之气,言秋必言燥。而立秋、处暑、白露节气期间,伤于湿多而燥少,秋燥于秋分时节方盛。因此,处暑时节养生应注意燥、湿二气。

食应天,人相安

“肝心少气,肺脏独旺,宜安静性情,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毋冒极热,勿恣凉冷,毋发大汗,保全元气。”

——《养生》

处暑节气气侯渐渐干燥,肺经当值。

一是适宜进食清热安神、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食物,可适当煮些绿豆冬瓜汤、绿豆百合粥、绿豆薏米粥;

二是应吃一点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茯苓等;

三是注意饮食调理,少吃或不吃生冷辛辣的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

四是少食肥甘厚味之品,如动物脂肪、甜腻食品、煎炸之物等;

五是注意饮食清洁,处暑是夏秋交换之季,食物仍易于变质,必须注意饮食卫生。

★处暑时节推荐饮食 ★

百合银耳粥

【食材】百合,银耳,枸杞,大米,冰糖适量。

【功效】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干咳、少痰和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

★处暑时节推荐饮食 ★

花胶炖老鸭

【食材】花胶50克,老鸭300克,泡发香菇3个。黄酒30克,生姜3片,葱1段,盐适量。

【功效】处暑时节,气候依然燥热,鸭肉味甘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肿的作用,所以吃鸭子解燥热最好不过了。处暑,也要加油鸭(呀)。

★处暑时节推荐饮食 ★

乌梅三豆杏仁汤

【食材】乌梅15克,黑豆20克,绿豆20克,黄豆20克,杏仁10克(打碎),冰糖30克。

【制法】水煎服。

【功效】乌梅有独特的功效“引气归原”,能收敛外散的相火,大补肝木之气,生津液,能把人体内乱窜的气收回原位,理气而不伤气。乌梅的酸和冰糖的甘味合在一起,除逆。黄豆和黑豆养肝木,补中气,降肝胆经相火;绿豆清肺热。

腧穴调,经络康

处暑节气腧穴养生可主要围绕两大方面:一是祛湿送暑,驱散体内长夏所遗留的暑湿之邪;二是清补迎秋,处暑节后,也是秋冬相继而来的起始,人们应该顺应天地间收藏的大趋势,但同时顾及到此刻热仍未主基调,轻清而补。

1.阴陵泉:健脾除湿,通调三焦。

取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手法:拇指的指端部位放在阴陵泉穴位上,然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摩两分钟,最后点按半分钟,以肌肉出现酸胀为标准。

2.关元穴:温补下元,健脾益肾。

取穴:位于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手法:每周艾灸1-2次,每次艾灸20-30分钟,以局部皮肤微红而无烧灼感为宜。

3.太溪穴:滋阴降火,补肾调经,安神开窍。

取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和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手法:按揉该穴,以酸胀感为度,可每天早晚各按1~3分钟。

《吕氏春秋》云:“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告诫人们秋天是不应骄盈、适宜收敛的季节。守其时,安其势,保持身心安和,不骄不躁,内省内敛,沉潜下来,脚踏实地,迎接收获!

本文作者: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提桂香

副主任医师吕品,硕士研究生高昭、黄梦文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