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召开2025年第三场院级病例讨论会。本场讨论主题为《频发中风不简单》,病例来源于风湿病科。来自总院、大兴南区、保定医院、济南医院等多院区临床、医技科室医护人员、进修生、研究生、规培生、实习生等近200人线上、线下参加会议。病例讨论会由医务处副处长韩东彦主持。
风湿病科 病例
患者为62岁女性,主因“乏力8年余,加重伴头痛、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两周”以“重度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脑梗死”入院。近3个月出现两次脑血管事件(间隔1周内),同时血液系统受累表现突出,三系下降,曾有粒细胞显著降低(原因不明)。入院时乏力,间断头痛,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左上肢抬举无力,行走困难、需轮椅辅助,左侧面瘫。入院后经我院多学科会诊,明确患者反复脑梗死病因为抗磷脂综合征所引起。
中医四诊合参辨证属肾精亏虚、痰瘀痹阻证,治则治以补肾填精,祛痰化瘀为主,方用“地黄饮子”加减。经中西医协同治疗后,患者血小板升高,神经系统损伤较前恢复,症状明显改善,不仅将血栓事件风险降至最低,还权衡了抗凝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报告人:风湿病科主治医师 刘蔚翔
主持人: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 巩勋
风湿病科、康复科、放射科、心血管科、血液科与会专家 围绕该病历诊治过程中出现的抗磷脂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特点,抗凝治疗与出血风险,血小板减少的早期干预、病因筛查与治疗,中医康复诊疗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点评环节,风湿病科主任医师姜泉分享了抗磷脂综合征相关诊疗经验。
康复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魏庆双分享了系统康复治疗对本病患者的诊疗优势,提出“运动是良医”理念,介绍了本案例患者的康复评定与康复训练过程,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康复前沿及研究进展。
放射科
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孙黎提出抗磷脂综合征常见及罕见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表现,指出:“在大面积缺血性中风或脑出血转化后重新开始抗凝治疗的时机一直是一个挑战。”
心血管科
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吴敏从抗磷脂综合征与血栓性疾病形成机制、危险因素等角度,结合本案例情况,强调了抗凝治疗对本患者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分享了临床上抗磷脂综合征抗凝与出血的决策平衡,论述了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的中西医协同管理与预防。
血液科
血液科主任医师吴洁深度剖析了本案例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的原因,指出免疫与感染是影响本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关键因素,详细阐述了血小板减少的早期干预、病因筛查与治疗,以及血小板减少与血栓易形成的矛盾处理。
病案总结 风湿病科
风湿病科主任姜泉对本次讨论进行总结,指出本案例“频发中风不简单”的背后隐藏着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的风险,分享了风湿免疫疑难病“体脏合痹”理论框架及“体脏同治”指导原则,基于本案例系统阐述了“血证病因病机” “血证论治原则——治火、治气、治血” “血证遣方用药” “抗磷脂综合征并发不良妊娠”以及“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等中医诊疗经验,从血证论的角度权衡抗凝治疗与出血风险,打破了本案例在诊疗过程中的临床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