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治疗千万条,预防第一条——我院举办“世界卒中日”主题义诊活动
时间:2023-11-11
近日,在第18个“世界卒中日”到来之际,我院针灸脑病科举办“卒中:重在预防”主题义诊。本次义诊旨在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重视,提升控制危险因素意识,强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念。“治疗千万条,预防第一条。”
 
义诊当日,针灸脑病科团队为来院患者开展脑卒中及相关并发症的诊治及预防指导,通过量表评估脑卒中危险因素及中医体质辨别。卒中专科护士进行家庭护理指导,测量血压。活动发放脑卒中预防调护宣传资百余份,现场咨询百余人,受到患者及家属一致好评。
 
1.脑卒中危害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脑卒中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第一大病因。据统计,在我国每5人死亡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罹患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致残,给家庭带来巨大负担。我国40-74岁人群中发病率每年增长8%,且趋于年轻化。
2.引发脑卒中的诱因
脑卒中的发生与代谢、饮食、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危险因素分为可控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控危险因素,90%以上的卒中是可防可控的。特别是青年卒中患者,发病前大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重视可控危险因素的规范预防可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可控的危险因素有: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偏高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普通人群建议LDL-C<2.6mmol/L,脑卒中患者<1.8mmol/L。
肥胖:肥胖者最易出现血脂、血糖代谢异常,也会引发高血压,从而增加脑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玻璃样变等)的风险,出现脑梗死或脑出血。研究认为体重超标20%以上的肥胖者,脑卒中患病率比正常体重人群高3倍。因此控制肥胖十分重要,早期干预,避免“三高”,构建保护血管的坚强壁垒。
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据统计70-80%脑卒中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病。一般来说,普通高血压患者,建议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有有糖尿病的患者,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5mmHg以下。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2-4倍,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4-6.9mmol/L,餐后2h血糖8-10mmol/L。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是脑血管病隐匿的危险因素。对于脑血管病高危人群,体检时增加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是必要的。
吸烟:为脑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据统计,吸烟者出现脑卒中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5-5.6倍,且被动吸烟人群出现脑卒中的风险亦逐年增加。
饮酒:长期大量酗酒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每天酒精含量超过60g时脑梗风险明显增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需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通过饮食调整避免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如多吃绿叶蔬菜、水果、糙米、全麦等粗粮,适当控制动物蛋白的摄入。
3.脑卒中的中医药调治
脑卒中,中医又称“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痰瘀痹阻脑络及肢体经脉而致。一般来说,老年人体质多见气虚血瘀,年轻人则多见痰瘀阻络,因而我们通过应用各种中医药物及非药物疗法,补益气血、化痰祛瘀、活血通络,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预防及治疗中风,改善肢体偏瘫,吞咽及二便功能障碍。中药制剂有各种中药饮片制作的丸、散、膏、丹;非药物疗法有针灸拔罐、穴位按摩、贴敷治疗等。
此外,保持每日大便通畅,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及适度活动锻炼有益于预防卒中疾病的发生,如进行八段锦、太极拳、慢跑、散步、瑜伽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脑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脑病科始建于1955年,是全国创建最早的针灸科之一。科室医护人员经验丰富、锐意进取,以“广安广博 至精至诚”的院训为指导,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擅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针灸脑病科病房集针灸、神经内科于一体,可进行中药、针灸、康复、理疗、湿敷、拔罐、刮痧等治疗,优势病种有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神经源性膀胱及神经痛症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对于卒中并发症如吞咽障碍、尿便障碍、肩手综合征等疗效显著。

针灸脑病科脑血管病专业组
团队带头人:黄漫 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周围神经病、肌无力、头痛失眠筋伤。
出诊时间:周一、日下午,周二、三、五上午。
脑血管病专题门诊时间:
吴佳霓 副主任医师 周二下午
王   蕊 副主任医师 周三上午
张斌龙 主治医师 周三下午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