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民间有吃“夏至面”的说法。夏至是芒种后第一个节气,小麦入仓,吃面以示庆祝是民间的习俗。除了习俗,您知道吗,小麦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呢。
《本草纲目》中对小麦的记载主要集中在“谷部·小麦”条目,结合药性、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中药“小麦”
小麦的药用部分主要包括小麦粒、浮小麦(未成熟的干燥颖果)等,具体药用价值如下:
• 养心安神:小麦味甘,性微寒,能滋养心阴,安抚心神,可治“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对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烦躁不安等有一定缓解作用。尤其对妇人脏躁(类似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为情绪烦躁、悲伤欲哭等)有调理作用,经典方“甘麦大枣汤”即以小麦为主药。
• 止汗敛汗:浮小麦味甘,性凉,擅长收敛止汗,可用于治疗自汗(不因劳累等自然出汗)、盗汗(睡时出汗,醒后汗止)等虚汗证。
• 健脾和胃:小麦能“厚肠胃,强气力”,能补益脾气,促进脾胃运化,对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有辅助调理作用。
此外,小麦磨成面粉后制成的面食,也是日常补充能量的重要来源。不过,药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配伍其他药材,且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食疗“小麦”
营养学角度看,小麦的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主要体现在:
• 提供能量: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快速为身体供能,维持日常活动;
• 补充蛋白质:含有一定量的植物蛋白,虽氨基酸组成不如动物蛋白全面,但仍是膳食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 膳食纤维助力消化:麸皮中膳食纤维丰富,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 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含B族维生素(如B1、B2)、维生素E及钾、镁、铁等矿物质,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小麦”禁忌
小麦虽好,但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小麦,以下几类人群需谨慎或避免食用:
1.小麦过敏者
有些过敏体质者 食用小麦后可能出现皮疹、瘙痒、腹泻、呕吐,甚至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严格避免食入含小麦的食物(如面粉、面包、面条等)。
2.麸质不耐受或乳糜泻患者
麸质(小麦中的蛋白质)会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出现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需终身遵循无麸质饮食,避免小麦、大麦、黑麦等含麸质谷物。
3.消化系统疾病急性期患者
如严重胃溃疡、肠炎发作期,小麦中的膳食纤维可能刺激肠道,加重不适,建议暂时选择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
4.湿热体质或易上火人群
小麦性温,过量食用可能加重口干、口疮、便秘等“上火”症状,建议适量食用,或搭配清热食材(如绿豆、苦瓜)。
5.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
精制小麦制品(如白面包、精米面条)升糖指数较高,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摄入量,或选择全麦、杂粮混合制品,搭配蛋白质和蔬菜稳定血糖。
6.肾脏疾病需严格限钾者
全麦小麦的钾含量相对较高。每100克全麦小麦中钾含量约为400-500毫克,在常见食物中属于钾含量较为丰富的类别。钾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对维持心脏正常功能、调节体内渗透压等有重要作用。日常适量食用全麦小麦,有助于补充钾元素。若肾脏功能衰竭且需限制钾摄入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食用量。
综上所述,小麦健胃、止汗、养心、安神,是夏至时期药食佳品。适度食麦,安度盛夏。“夏至面”您知道怎么吃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