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患者一到秋天,症状往往会加重。究竟是为什么?又该如何应对呢?
干燥综合征的口眼干燥是免疫系统攻击并损伤自身产生水分和黏液的外分泌腺(如泪腺、唾液腺)导致的病理性干燥,这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
秋燥,是外界环境(湿度、温度、风)变化引起的人体暂时性的生理反应,是季节性干燥,通过常规的保湿、饮食调理通常能有效缓解。
干燥综合征患者在秋天面临的挑战是 “内忧”(自身疾病) 遇上 “外患”(干燥环境) ,症状会显著加重。因此,干燥综合征患者在秋季要做到“内外兼修”,我们推荐如下应对秋燥的全方位防护指南。
一、用药管理
1.复诊与调药:建议在秋季来临前至风湿免疫科复诊,医生可能会根据您症状变化,调整人工泪液、唾液替代品、或免疫抑制剂的用量。
2.坚持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减药。规律的药物治疗是控制内在炎症、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
3.携带必备品:随身携带人工泪液(无防腐剂型)、人工唾液、润唇膏和水杯,随时使用,不要等到感觉干燥了再用。
4.中药代茶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饮用沙参麦冬茶、石斛枫斗茶、乌梅甘草茶、枸杞菊花茶等代茶饮方,改善口干、眼干症状。
二、生活管理
1.环境加湿:
使用加湿器: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在卧室、办公室等长时间停留的空间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
避免风口:远离空调、电暖器的出风口,这些设备会加剧空气干燥。
佩戴口罩:在户外起风时,佩戴口罩可以减少呼吸道和面部水分的流失。
2.眼部护理:
人工泪液:按时滴用,即使没有明显不适也要预防性使用。
保湿眼膏:睡前使用粘稠度更高的保湿眼膏,防止夜间干燥。
防风镜/护目镜:大风天出门可佩戴,防止风直接吹到眼睛,加速泪液蒸发。
减少用眼:减少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屏幕的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中(如烟雾、灰尘环境)。
3.口腔护理:
勤漱口:饭后用清水或小苏打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真菌感染和龋齿。
适当刺激唾液:可含无糖的酸糖、维生素C片来刺激唾液分泌。
警惕龋齿:使用含氟牙膏,定期口腔检查。
4.皮肤护理:
缩短洗澡时间:使用温水而非热水洗澡,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
及时保湿:洗澡后立即涂抹温和、无刺激的保湿霜(如凡士林、含有神经酰胺的身体乳),锁住水分。
选择温和洁肤产品:避免使用皂基等强效清洁产品。
三、饮食调理
秋季饮食原则是“滋阴润燥、生津止渴”,宜选择富含汁液、性味甘平、甘凉的食物。
1.推荐食物:
水果类:雪梨(可炖冰糖梨水)、甘蔗、荸荠、柚子、橙子、木瓜。
蔬菜类:冬瓜、黄瓜、白萝卜、白菜、银耳、百合、山药、莲藕(可榨汁或煮汤)。
汤粥类:多喝粥、汤羹。如银耳百合莲子羹、山药粥、莲藕汤、鸭肉汤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营养易消化。
饮品:适量饮用蜂蜜水、罗汉果茶、菊花茶等。
2.尽量少吃:
辛辣刺激: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会耗伤阴液,加重干燥。
温燥食物:油炸食品、烧烤、羊肉、荔枝、龙眼等热性食物。
过咸食物:会加重口干感,并增加肾脏负担。
四、情绪管理
1.保证睡眠:“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应自然规律,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阴液涵养,稳定免疫系统。
2.情绪稳定:秋季易产生悲秋情绪,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自身免疫病症状。保持心态平和,可通过听音乐、散步、冥想等方式放松。
3.适度运动:选择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避免大汗淋漓,否则会“耗伤津液”。
总结
对干燥综合征患者来说,度过秋燥是一场需要“内外兼修”的系统工程:
内:坚持规范医疗,控制内在病情。
外:营造湿润环境,做好物理防护。
食:强化饮食调节,滋阴润燥生津。
心:顺自然调作息,保持情绪稳定。
生活调理是临床诊疗的重要补充,与您的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制定个性化的秋季管理方案,祝您平稳度过这个多“燥”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