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看见“罕见病”——肌营养不良
时间:2025-09-30
       肌营养不良(muscular dystrophy,MD)是一种遗传性非炎症性进展性肌肉病,主要特征包括骨骼肌进行性无力、肌肉萎缩、假性肌肉肥大,常从肢体近端开始,逐渐发展至全身,最终完全丧失运动功能。

1.肌营养不良的分型有哪些?

根据遗传方式、起病年龄、受累肌群、病程进展及预后等因素,分为以下主要亚型。

①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BMD)

- 最常见的类型,多在儿童期发病,男孩更易“中招”。

- 特点:四肢肌肉逐渐无力,尤其是小腿肌肉可能出现“假性肥大”(看起来壮但没力气),病情进展,后期可能影响心脏和呼吸功能。

②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

- 发病年龄跨度大,从儿童到成年都可能出现。

- 特点:主要影响面部、肩部和上臂肌肉,表现为笑起来嘴角难上扬、抬手臂困难,病情进展相对缓慢。

③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

- “家族”庞大,有多种亚型,遗传方式多样。

- 特点:大腿、肩膀等部位肌肉先受累,表现为爬楼梯、举东西吃力,不同亚型严重程度差异大。

④此外还有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眼咽型肌营养不良(OPMD)及其他罕见类型。

2.为什么说DMD/BMD是最“常见”的“罕见病”?

①发病率“高”。DMD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孩高发,每3500~5000名男婴中就有1例,远超其他罕见病,且女性携带者多。

②确诊率提升,不再“隐形”。新生儿筛查普及,更多患儿被早期发现。基因检测技术进步,通过血液基因检测即可确诊。

3.肌营养不良是肌肉坏掉吗?

不是。

正常情况下,肌肉细胞有一种叫“抗损伤蛋白”的保护结构,像“护甲”一样保护肌肉纤维。DMD或BMD患者的基因出错,缺少抗损伤蛋白从而导致肌肉每次收缩都容易受伤,因此肌酸激酶(CK)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在验血时异常升高。

4.如何确诊?

①检查血液:看CK是否持续超高。

②依靠肌电图、肌肉超声或核磁共振来评估肌肉损伤。

③基因检测:确认是否有DMD、BMD或其他肌营养不良的突变。

④必要时肌肉活检:了解肌纤维结构变化。

5.有没有治疗办法?

目前DMD还无法根治,但已经有针对性的药物和治疗研究进展:

①糖皮质激素可延缓病程。

②基因治疗(如外显子跳跃疗法)已在部分国家获批,能帮助部分患者恢复抗损伤蛋白。

③物理康复、呼吸训练也很重要。

6.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肌营养不良发病与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后天脾胃失调、气血不足、筋脉失养相关。

辨证论治:

  • 肾精亏虚型以补肾填精为主;
  • 脾胃虚弱型以健脾益气为主;
  • 同时配合活血通络药物改善局部气血运行。

可以配合非药物疗法:包括针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推拿按摩(缓解肌肉僵硬、促进气血流通)、中药熏洗等,辅助改善肌肉状态和肢体功能。

结语:肌营养不良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核心目标是“延缓进展、改善生活质量”。提倡早期诊断、规范康复、呼吸支持、合理营养,并结合中医药整体调理,形成多维度、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策略。尽早开展综合干预,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

上一条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