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耳鸣需要做哪些检查?耳鼻喉科为您全面梳理
时间:2025-10-24

进入秋冬季节,耳鼻喉科接诊的耳鸣患者逐渐增多。突然出现耳鸣,很多人会感到焦虑和困惑——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需要做哪些检查?

耳鼻喉专家将为您系统梳理耳鸣的常见检查项目,帮助您了解医生的诊断思路。

耳鸣的检查核心在于“明确病因”,即区分耳鸣是由耳部局部问题、全身性疾病还是神经系统问题引起的。检查通常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项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一、基础耳部检查:

排查耳部结构异常

这是耳鸣检查的第一步,如同“先看表面再查内部”。

  • 耳镜检查:通过耳镜直接观察外耳道、鼓膜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外耳道耵聍栓塞(耳屎堵了)、外耳道炎、鼓膜穿孔、中耳炎等局部病变,这些是最常见的耳鸣诱因之一。
  • 音叉试验: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初步筛查工具。通过音叉的震动,可以初步判断听力损失是传导性的(声音传导过程受阻,如中耳炎)还是感音神经性的(内耳或听神经受损),并了解听力损失的大致程度。现在大部分医院都有条件进行纯音测听,所以这一步音叉试验有可能省略。

二、听力功能检查:

评估听觉通路状态

这是诊断耳鸣的核心环节,旨在客观评估您的听力系统是否“工作正常”。

1.纯音测听:这是最核心的听力检查。您需要在隔音室里,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做出反应。它可以精确绘制出您的“听力图”,明确是否存在听力下降以及下降的类型和程度。绝大多数耳鸣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异常。

2.声导抗测试:专门用于评估中耳功能。包括传统声导抗和宽频声导抗测试

  •  传统声导抗:通过改变外耳道内的压力,测量鼓膜的活动度和中耳压力,从而判断是否存在中耳积液、鼓膜粘连、听骨链中断或固定、咽鼓管功能障碍等问题。例如,分泌性中耳炎就常引发“嗡嗡样”耳鸣。
  • 宽频声导抗测试(WBT):这是近年来重要的技术进展,可以看作是传统声导抗的“升级版”。它使用一个更宽频率范围的探测音,能提供更丰富、更精细的中耳功能信息。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并提供更多生理信息,也可以更为全面的评估咽鼓管功能。

3.耳声发射(OAE):主要评估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健康度。它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检查,如果结果异常,强烈提示耳蜗损伤可能是耳鸣的根源。它常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早期感音神经性耳鸣的排查。

三、影像学检查:

排查深层结构病变

当怀疑耳鸣背后有“器质性大病”时,就需要动用“透视眼”了。

1.颞骨CT:能清晰显示中耳、内耳的精细骨骼结构,用于排查听骨链畸形、中耳胆脂瘤、耳硬化症等。

2.头颅MRI(磁共振):是观察软组织的最佳选择。当医生怀疑耳鸣由听神经瘤、颅内血管袢压迫听神经、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病变引起时,MRI是首选检查。

3.颈动脉超声/血管造影:专门针对搏动性耳鸣(耳鸣声与心跳节奏一致)。通过超声或造影技术,排查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静脉瘘或血管畸形等血流异常问题。

四、全身及神经相关检查:

排除其他系统诱因

耳鸣也可能是身体其他疾病的“警报器”。因此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做更为细致的检查:

1.血液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旨在排查是否因糖尿病(损伤微血管和神经)、甲状腺功能异常、高血脂(影响内耳供血)、贫血等全身性疾病引发了耳鸣。

2.前庭功能检查:如果耳鸣伴随头晕或眩晕,这项检查就非常必要。它通过一系列测试评估负责平衡的前庭系统功能,用于排查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等疾病,这些疾病常同时影响听力、平衡并引发耳鸣。

3.医师结合具体病情建议的其他排查项目。

总结

总而言之,耳鸣的检查没有“一刀切”的固定套餐。医生会像侦探一样,根据您的具体症状(如耳鸣是单侧还是双侧、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伴随哪些症状等)、详细病史(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噪音暴露史、头部外伤史等)进行初步判断,然后为您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检查组合,找出病因,从而精准治疗。

温馨提示:如果您的耳鸣持续超过一周,或者伴有明显的听力下降、头晕、头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进行系统性的排查,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