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出现反复发作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长期鼻塞、咽喉异物感、中耳炎……耳鼻喉医生会建议您进行鼻咽喉镜检查。这项检查常被视为窥探耳鼻咽喉健康问题的“火眼金睛”,但一听到要将细长的管道伸入鼻腔直至咽喉,很多人会心生恐惧。其实,在知晓这项检查的原理和流程后人们会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一、鼻咽喉镜:
探秘生命通道的精密仪器
鼻咽喉镜是一种利用光学或电子成像技术,用于观察鼻咽喉结构的医疗设备,镜体直径约3~5mm(健康成年人鼻孔直径约8~12mm),主要分为硬质镜和软质镜两大类。硬质镜通常用于鼻腔、鼻咽部的检查,其镜头硬度高,视野清晰,适合观察固定部位的病变;软质镜则镜身柔软,可弯曲调节角度,能够深入鼻腔、咽部、喉部甚至气管上段,对各个角落进行细致观察。
检查时,医生会将鼻咽喉镜通过鼻腔缓慢送入,镜头前端装有微型摄像头,会将鼻咽喉内部的图像实时传输到显示屏上,医生通过观察这些局部放大的高清图像,能够精准发现黏膜充血肿胀、溃疡、新生物等细微病变,为鼻炎、鼻息肉、咽喉炎、声带息肉、喉癌等疾病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具有微创安全、动态观察、实时快速的特点 。
二、哪些情况需要做鼻咽喉镜检查呢?
鼻咽喉镜检查适用于多种症状和疾病的诊断:
1. 鼻部症状:长期鼻塞、鼻出血、流涕、嗅觉减退等,可能提示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腔肿瘤等疾病。
2. 咽喉症状:鼻腔及咽喉卡异物、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喉疼痛异物感,尤其是伴有痰中带血时,需警惕喉部肿瘤、声带病变等问题。
3. 不明原因症状:如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肺部检查无异常而经常出现刺激性咳嗽、中耳炎反复迁延不愈、持续打鼾等,通过鼻咽喉镜检查可排查是否存在隐匿的病变。
4. 术后复查:对于鼻咽喉部疾病手术后的患者,鼻咽喉镜检查能帮助医生观察恢复情况,判断是否有复发迹象。
三、耳鼻喉科检查全流程,消除您的未知恐惧
1. 检查前准备:本检查需出示近3个月内的传染病筛查结果(包括乙肝、丙肝、梅毒、HIV),若无,请先到医生处开抽血检验单,待拿到检验结果后,请于工作日到耳鼻喉科门诊开具鼻咽喉镜检查单(周一~周五:上午8:00~10:30,下午1:00~3:30),本检查无须单独预约,工作日当日检查当日出报告。
2. 检查前避免进食过饱或禁食2小时,以免检查时发生呛咳、呕吐。此外,患者还需告知医生自身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过敏史等,以便医生评估检查风险。
3. 检查过程:患者取坐位,医生将鼻咽喉镜从鼻腔缓缓插入,依次观察鼻腔、鼻咽、口咽、喉咽及喉部,整个检查过程一般持续5分钟,期间患者需保持放松,平静呼吸,配合医生发出“一”的声音,便于医生更好地观察喉部结构及活动状态。
检查后注意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鼻腔或咽喉轻微疼痛、少量血丝痰,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1~2天内会自行缓解。若出现大量出血、呼吸困难等严重不适,应立即就医。
四、这项检查安全吗?有哪些注意事项?
鼻咽喉镜检查是一项安全性较高的检查,但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如有检查前局部麻醉者麻醉过敏、黏膜损伤、出血等。不过,只要患者如实告知医生病史,配合医生操作,这些风险大多可以避免。对于患有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医生会谨慎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检查。此外,检查前取下假牙、眼镜等物品,穿着宽松衣物,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检查顺利进行。
鼻咽喉镜检查是守护我们呼吸、发声与吞咽健康的重要手段,实际检查过程比想象中轻松得多。当医生建议进行这项检查时,不必过度紧张,积极配合,这样能让医生及时发现问题,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如果对检查还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医生沟通,他们会为您详细解答。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1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1号
